今天是:   旧版网站
 
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常州晚报小记者寻访高校地方传统文化走进常州旅商高职校
来源:   作者:    日期:2020-01-17   浏览量:8887  

近期,飞龙实验小学的常州晚报小记者们来到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旅商师生的招待下,开启了一场传统文化体验之旅。小记者们首先来到常州菜体验中心开始了常州小麻糕的制作体验,接着又来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进行茶艺课的体验,最后,小记者们带着收获的知识以及自己亲手制作的麻糕踏上了归程。

旅商见闻

阳光明媚,微风习习,隆冬的日子里我却一点也不觉得寒冷,因为我们小记者要去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参观采访了。我哼着小曲,迈着小碎步,欢快地踏上大巴车。

终于到达目的地了,最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扇充满古典气息的大门,往里走,人行道两侧种满了各种乔木。他们的教学楼命名很有特色,比如其中有一栋楼叫东坡楼,是以古代大文豪苏东坡命名的!来到陈列室,更是让我赞叹不已,各种奖牌、专利证书琳琅满目。哥哥姐姐们还用他们的一双妙手做了像建筑、动物、植物类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可都是用翻糖制作的哦!

飞龙实验小学四(1)班 陈欣怡 指导老师 姚琴

品常州味

穿过几片绿树林,走到一栋大楼前,只见带队的老师眼中闪着亮,兴奋地给我们介绍:“相传,苏东坡不仅是著名诗人,还是个吃货……所以就把这栋楼取名东坡楼。”踏入东坡楼三楼,直奔做大麻糕“工坊”。桌上早就准备好几个面团与一些白芝麻,老师一番细心讲解与操作后,大家便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只听“咚咚当当”“这儿,没芝麻啦”“水水水”阵阵聒碎声伴随着各种千奇百怪的麻糕降世了:方的、扁的、圆的……几乎没有一个是标准的,而老师那唯一的两个标准椭圆麻糕,就如鹤立鸡群一般。虽然麻糕很丑,但还是抵不住同学们的热情,制做这常州大麻糕可是第一次尝试。

飞龙实验小学五(3)班 周欣怡 指导教师 许佳铭

茶艺品鉴

“茶”是中国最极具一格的艺术。它不仅有多种多样的种类,还有那沁人心脾、独一无二的味道。在活动当天我就领略到了“茶”的魅力。我们来到一个精致的房间,老师先让我们一一入座,只见座上的每个老师都熟练地将紫砂壶里的开水倒入了早已放好茶叶的公道杯里,再用茶盖在茶口逆时针磨三圈,来回摇晃,犹如两只顽皮的蝴蝶,在上空嬉戏着,翩翩起舞。然后分别倒入闻香杯与品茗杯中,最后一个“鲤鱼翻身”放入茶托,乌龙茶就泡好了,动作优雅娴熟,极具文化风格。老师又教我们怎么“品”。老师一脸和蔼地说着:“首先,将闻香杯托起,快速搓几遍,就会一股清幽的香味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品‘茶’应几口喝完吗?”“三口”一位男同学脱口而出。“为什么呢?”老师托着茶杯问,我们一时回答不出来,“再仔细想想,‘品’字有几个口呢?”我们顿时恍然大悟。

飞龙实验小学六(1)班 刘郝 指导老师 李如潇

小坚守,大传承

学习了茶文化,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做艺术,起先我只知道在电水壶中烧一壶开水,再倒入水杯中,泡上一些茶叶便是茶罢了,而茶艺老师的做法让我大开眼界。

首先,老师将大小不同的杯子洗干净,反扣在茶箱上,一字排开,再用一种十分优雅的手法将杯子一一掀开,展示给我们看,这便是第一道工序——“掀杯”。其次老师便将水壶高高举起,水壶里的水,通过壶嘴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进入一个带盖的紫砂壶中,这道工序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高山流水”。紧接着,老师将装有水的紫砂壶放在茶箱上,用水壶里的水冲洗着,这便是“淋壶”了。“淋壶”完毕,老师又将装有水的紫砂壶反扣进另一个不带盖的空紫砂壶中,这个情景很像母子拥抱在一起,所以又叫它“母子相成”。“母子相成”后,便是最后的倒茶工序:“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龙凤呈祥”,让我眼花缭乱。最后老师用一个高难度的“鲤鱼翻身”结束了所有的工序。

飞龙实验小学六(5)班 沈斌 指导老师 金慧姝

寻找老常州的味道

同学们洗完手,围在一张桌子前,先看李老师示范。李老师手中拿着一块水油面,先按得扁扁的,然后取了一份等量的油心包在里面,用手压扁,擀开,自上而下卷起,再擀开,再卷起压扁,将提前拌好的肉馅放了进去,先捏成一个包子形状,再轻轻按平,喷上一点水,沾上白芝麻,一个麻糕就成形了。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我们看得目瞪口呆。

轮到我们做了,虽然看上去不太复杂,但面团在我们手中就是显得十分调皮,一会儿粘在了擀面杖上,一会儿裂开了,我们不断尝试,最后一步步做出了大麻糕,看着自己做的歪七扭八的大麻糕,心里还是乐开了花。大麻糕出炉后,我们吃着“不完美的大麻糕”,但品味的是老常州的味道,一个城市的美食,就是这样一代代流传下去,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这样一代代发扬光大。

飞龙实验小学六(7)班 左梓瑄 指导教师 蒋熙玲

舌尖上的美味

老师给我们详细地讲解了一遍做法,示范了两遍,就让我们自己试试。我赶忙洗好手,撸起袖子,学着老师的模样做了起来。先揉面,为了让面团更加筋道,我花了很大的力气,不一会儿胳膊就酸了。接着弄成一个个小团子,将小团子擀成圆饼,包入油酥,收口处捏紧,防止油酥露出来。再用擀面杖擀平,卷起来再擀平,几多重复,这样做可以让面皮充分地吸收油酥。然后把馅和葱末包进面皮中,再擀再卷……最后把面团做成椭圆形,表面喷上一点水,均匀地沾上芝麻,大麻糕就做好啦!

放入烤箱二十分钟后,拿出来,香气直往鼻子里钻。仔细看看,色泽黄润,焦而不糊,漂亮极了。常州大麻糕,舌尖上的美味,我喜欢!

飞龙实验小学六(6)班 李文成 指导老师 钱伟芬

美食打卡记

“啦,啦,啦!”我们小记者2020年的第一次活动开始啦!想知道目的地在哪儿吗?大家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这次我们去的地方可不一般,这里是美食圣地,更是中华各大酒楼掌厨的诞生地,这里就是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我们的第一站就是著名的东坡楼,这幢楼可是有来历的,据说,苏东坡先生是个有名“吃货”,所以这幢楼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走进去,只觉得一阵阵糕点、甜品的芳香扑鼻而来,我仿佛被香气勾住了灵魂,走不动路了。接下来就是考验各个“中华小当家”厨艺的时候了。一眨眼的功夫一个个轻巧可爱的麻糕就诞生了!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元任楼,了解了中国茶饮的独特风味,品尝到了大红袍的清香,穿着汉服的大姐姐亲手教习了我们怎样泡茶……

正所谓“玩中学,学中玩”。这次美食旅行,收获可真不少!

飞龙实验小学四(10)班 邹沫 指导老师 李雯

有趣的茶艺

老师拿起一个略宽略扁的小杯子,说那是品茗杯。又拿起一个略高略小的杯子,说那是闻香杯。“闻哪个香啊?”“闻花香的香,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老师开始沏茶了。她用茶匙将茶叶扫进紫砂壶里,将水壶拿来,右手拿着水壶,左手抵着右手的袖口,把水倒入紫砂壶,两指捏着壶盖,手腕转了一圈,再将它放下。用手拿着紫砂壶转动,再将其水倒入旁边,又倒了一次水。转一圈,把壶盖轻轻放上去。然后将紫砂壶整个淋一遍水,老师说,那是淋壶。她用中指勾着把柄,大指搁在旁边,食指抵住壶盖,将其整个扣在公道杯里。过了一会儿,用相同的方法拿出。把里面的水倒入闻香杯,在上面扣上品茗杯,再整个反扣。

我们将闻香杯拿下来,在手掌心里搓一搓,再凑到鼻子旁一闻,一股浓郁的茶香飘过,果然是“闻香”杯啊!

飞龙实验小学六(3)班 何思璇 指导老师 王悦

常州大麻糕体验之旅

刚一进门,我就看到了一座“阁楼”。这座“阁楼”造型精美,其高广狭,乃至檐角小兽,大吻雕镂,无不惟妙惟肖。更令我震惊的是,这座“阁楼”是用翻糖制作的。看完了翻糖作品,我们来到一间厨房学习制作常州大麻糕。听完老师的讲解,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面团,用擀面杖压成长条状,再把它卷起来换个面继续压成长条状。师傅说这样可以增加麻糕的层次感。这样的步骤重复几次后,我把面团擀成了圆形,舀了一勺馅料放到了面团中间。我小心翼翼地把馅料包围起来,捏紧封口,然后用擀面杖压平。轻轻地撒上芝麻,一块形状不是很规则,但看上去还蛮不错的常州大麻糕就“诞生”啦!我得意地捧着“杰作”,把它送进了烤炉。

飞龙实验小学六(6)班 赵家骏 指导老师 钱伟芬

了解茶文化

首先姐姐把茶叶放进茶壶里,再把水壶里的水倒进茶壶里,轻轻地盖上茶壶。五秒后,她将茶壶直插入茶盅里,那娴熟、优雅的动作让我赞叹不已。接着姐姐端起品茗杯和闻香杯,放置于桌面。此时,茶盅里的水似乎已经按捺不住了,像长了两只腿一样“跳”进了闻香杯里。然后,她用品茗杯盖住闻香杯,来了一个“鲤鱼翻身”。最后姐姐把品茗杯放在茶盘中,就可以开始品尝了。只见那乌龙茶色泽砂绿,一阵清香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不禁感叹道:“香极了,真是‘此味只因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啊!”

今天,不仅让我学会了沏茶,还让我了解了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是物质文化,还包含着深厚的精神文明。

飞龙实验小学六(1)班 林思展 指导老师 李如潇

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