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旧版网站
 
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科研督导 > 督导专栏
串讲见功力
来源:督导评估处   作者:尤敬东    日期:2021-06-10   浏览量:10940  

古典诗文教学难,突出表现在教学内容推进缓慢,教学流畅度低,学生应和不到位,

教学氛围较为滞涩等方面,距离诗文情境较远。因而,古典诗文教学出现夹生饭现象在所难免。形成的诸多原因中,学生的古诗文基础薄弱应该最为突出。针对教学课时相对不够丰裕的现状,有必要调整课堂教学思路。试着在教学中强化教师主导的串讲法,是较为切合实际有效的教法。

中国古典诗文是一座无比丰富、璀璨的文化宝库,名句格言脍炙人口。虽然说时代在不停地变易,但一本《古文观止》,一本《唐诗三百首》不知印了几百几千万册。虽经破旧立新,依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古典诗文的生命力旺盛如此,一在于思想性,尤其是爱国主义情怀。优秀古典诗文其中蕴含着仁人志士忧国伤时为民请命,"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以贯之的民族的重大主题。二在于优秀文化厚重。古代诗文中,既有国家大事社稷安危的文学性思考的隽言妙语,又有山水清游,亲友往来日常生活个人哀乐的生活场景风物民情。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需要风云气,但也要有儿女情,山水音,田园乐!因为写得真切健康优美,才一代一代感染净化人们的心灵,成为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得以千古流传。三在于艺术经典。古典诗文因作者的个性特点及文化修养的差异,表现出各自的独创性。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千喙一唱向为人们鄙弃,所谓"惟陈言之务去"。所有这些艺文精华,学生在短时间内是无法领会的,须由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串讲方可切中肯綮,钩沉致远。

串讲,意译与直译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读,读,读,反复读,熟读成诵。串讲中,教师可以范读诗文,进入古诗文的文化情境,再现古汉语虚词节奏音韵的吐纳之美。串讲见功夫,能抓住学生,自觉当你的fans。

串讲中可以融汇文化现象与文言基础知识,即时诠释传统文化现象。中国传统哲学的流变,大体是周代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清代朴学,朴学就是考据学,语源《汉书》,即质朴的意思。中国传统哲学表现为阴阳五行学说,诸子百家学说和儒家学说,三大学说板块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框架,集中体现了民族智慧和精神。这些文化现象在古典诗文中随处可见。教师可结合文本内容作适当拓展。尤其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典故,通过串讲可以达到轻车熟路事半功倍的奇效。字词句语法功能不必过于专业。非必要不讲。如之字的作用很多,无非虚实相兼,名动互易。这些都好讲明白。但有一种作用在古汉语中常见,即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本身的内涵就很复杂,要讲则要讲透。只提不讲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糊涂。似是而非夹生饭不宜炒。串讲中对文体特征可与现代文融合,恰到好处解释说,论,记,传,帮助学生提高文体辩识度,提升写作能力。

串讲最突出的好处在于随时鉴赏古典诗文。诗文内容与结构形式分析本质上就是一种鉴赏,但又有不同。分析文本偏形式技巧,鉴赏内容重思想内涵。鉴赏文法意境,美在哪?怎么美?为什么美?比如《六国论》的对比手法不言而喻;但《六国论》的精典之处在两个结论的类比!通过类比巧妙地传递出苏询的写作动机,这才使借古讽今的手法水到渠成。这便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教学过程中作如此透彻的串讲,恰如蕃茄炒蛋,用小火熬出汁水将干未干才有味道,甜甜的酸酸的百吃不厌!再如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连同也者耳才85字

。告诉我们什么叫做短小精悍。在一个月色明净的夜晚,作者到承天寺邀同遭贬谪际遇的张怀民,于散步之中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文中妙处在于用极为精练的文笔勾勒了一幅淸澄明净的月夜图。在这清澄的月色下,两个有着同样情怀的迁客"相与步于中庭"。情景是美的,又是淸冷的,还是抑郁的!故结尾写道: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字平淡朴实,情感复杂抑郁!固然表现了作者解脱世俗,忘情自然的恬淡旷达的思想,享受自然美的自慰自得的欣慰,细品又掩饰不住作为"闲人"的惆怅甚至愤懑。清人评苏轼这篇随笔说:“仙笔也。读之觉玉宇琼楼,高寒澄澈"。此言得之。即使按现代散文诗排列法,也亦文亦诗!这些精彩内涵的鉴赏与点评也是串讲法可以轻松完美诠释的。

串讲需要内功,内功靠内修。久久为功,金石为开;茅塞顿开,必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