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旧版网站
 
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科研督导 > 督导专栏
艰难的关注
来源:督导评估处   作者:尤敬东    日期:2018-01-19   浏览量:9906  

1.话题缘由
      这个议题,缘于我对一些同行们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还缘于昨天上午我的语文课上的一个花絮。有个女生常在课堂上雕刻橡皮,十分投入,止而不理。我让其回答复习的问题就当堂发难。理由直截:就是不想听,只求考试及格。女孩子当堂顶撞老师且情绪如此激动,比较少见的,很有个性。可能是我的关注干预了她的雕刻行为,并非不明是理。学生课堂情绪失控现象不是个别,其潜在的危害不言而喻。当堂顶撞老师,轻则气氛尴尬,重则伤了和气,甚者造成对立。伤害尊严事小,万一出了安全问题事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许多教师自然选择了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积久成弊,严重压抑了教师关注课堂的自觉性,客观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站好三尺讲台并不容易。俗话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郑板桥说教书先生是"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课少父兄嫌懒堕,功多子弟结冤仇”。虽说是昔日社会塾师的生存状态,却也道出了教师难当的消极元素。尽管教师的地位、待遇早己今非昔比。

2.基本判断
      我对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判断为四有。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有一揽子完善的教管制度;有一套成熟的教学模式;有一个积极的精神状态。总体上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法多元。但这并不能掩饰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求知欲不强,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具象表现为文化课重视乏力,学风尚欠端正。前者根子在环境;后者根子在讲台。归结到一点,文化课与学风问题,都与教师关注课堂的程度相关。由于课堂关注度尚不到位,我讲我的,你玩你的,蔡家桥的锣鼓各敲各的现象较为突出。凭心而论,教师不是不想管,而是不太敢管。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严格关注存在激化教学关系的潜在风险,客观上又滋长了学生的不端学风。

3.关注的理念
      教师的课堂关注程度,直接关乎到学风建设,是课堂教学的本源。关注的视角是全方位的,内容是综合性的,不应局限在守纪和注意力。学生的文化知识、操行规范、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都应纳入教师课堂关注的范畴。仅仅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则表现出教学关注的狭隘性。从关注的深度看,甚至要关注学生的近中远期发展规划,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的个人尊严等等。
      影响教师课堂关注自觉的因素不只是来自教师自身的教育信念,有时来自教师集体的无意识的行为,带有鲜明的校园文化特征和制度的痕迹,根本源于教育的大环境。因此,课堂关注不仅仅是教学关注,而是教育关注。这就又回到对教师的职业理念的理解话题上。教师作为职业不能仅仅定位为谋生。韩愈说得很到位,“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课堂是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关注是全方位的,归根结底是对人的关注。

4.艰难的关注
      如此,加强文化课力度  端正学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要依赖全体教师的深度关注。教师应理直气壮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注意方式方法,平衡自我心态,该管则管,当仁不让。这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决定的。教师虽然难当,但毕竟是阳光下体面的职业。古今中外,仍有相当多的人选择从事教师职业,且在这个职业上成果卓越,名家辈出。孔夫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今天的教师更胜一筹,桃李满天下,这就是成就感。关注课堂,关爱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是教师的当务之急,也是教师的情怀境界,更是教师的价值所在。我的体会是:眼下有学生不乐意老师的严格关注,将来总会明白老师的一壶冰心。师生的感情都是管出来的。说得冠冕些是教师的使命,说得庸俗些,是情感的长线投资。投资总是要花本钱的,当然也有风险了!关注是艰难的,也还要坚定不移地关注,所谓任重道远。


                                                                                  201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