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上午第三节课,与陈霞、顾虎老师就学校大专三年级的语文教学系列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概述如下,以供语文教学同行们参考。
大专三年级的语文开始了全开放式教学实验,基本抛开了教材,借鉴高校语文教学的分块模式,两位老师上课的内容相对独立。这样改革之后,理论上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阅读的广度乃至思考的深度。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大增,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更高。总体上看,如果达到设计目标,应该有三个方面的明显变化。一是教学理念的变化。呼唤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合作,语文课堂将是学生读书成果的发布会,教师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主持人或裁判员,最多是个解说员。这样就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平衡与平静,建立起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新秩序。二是教学方式的变化。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新秩序以后,教师主讲的方式退到幕后,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学生置疑,教师有了新的生成,很难想象,一个敷衍塞责的教师能面对具有探究思维的学生。三是教学情境的变化。情境一变,原来的‘哑铃’也会发声,迫使这些原来一直缄默寡言的学生把自我阅读的体验分享给全班同学与老师。学生还可与老师在网络上就阅读中的问题与思考进行交流,客观上延长了语文学习课时,也增进了师生的了解与友谊。
诚如所言,最好。但是,这种分块的大语文教学,也有无法绕开的问题,需要我们的老师们深入思考,探究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恰到好处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一,由于中职生的语文素养还达不到自我阅读理解思考的要求,打破传统的语文课程的格局,语文教学中的“八字宪法”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所表现出来的工具作用就会弱化,不利于将来的就业与发展。二,中职生自我阅读的书目内容及序时计划要统一明确。特别要让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经典书籍占领学生的阅读空间,而不是网络血腥言情等文化垃圾占据课桌。三,教师指导阅读的备课要充分。包括学生阅读及分享阅读体验的方式适时更新,教师点评的针对性,评价机制要科学,以及大语文教学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总结。总之,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大课题,对语文老师是一个挑战,有意参与实验的语文同行们任重致远。
201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