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旧版网站
 
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科研督导 > 督导专栏
看家本领丢不起
来源:督导评估处   作者:尤敬东    日期:2017-04-12   浏览量:9561  

我的专业是语文,来了以后语文课却听得很少。都是同行,说话深浅难免会有顾虑。但有些个人的想法 一直如刺在喉,想一吐为快。今天听了胡晓蓓老师的两节语文课,终于有了一个说话的契机。我一直认为职校生语文课应立足于上大语文,无需如普通高中那样重细节而面面俱到,应重读写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要上出语文味道来。没有语文味的课,难以激发逃逸了高考压力的职校生的兴趣。特别是课堂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本义。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能力储备,做不到见多识广,即使知道的基础题也只是肚中明白而道不请说不明。 阅读是语文的生命,肢解课文是对大语文的践踏,让阅读回归课堂,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才能读懂文本的精义,也是上好大语文课的重要元素。这就要看语文老师的口手内功修炼得深浅了。胡晓蓓老师的《八声甘州》课,内功深厚,很好地体现了大语文的特色。
      语文教学中的赏读与板书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语文味的浓淡,其主要功能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认识。
      一,培养语文素质。语文课堂教学分为外显行为与内在心理过程两个大类。从外显行为看,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从内在心理过程看,语文教学无非䜣诸情感和理智。但都是通过学生个体与教师、与文本、与自我等的对话而获得的。听说读写不仅是语文能力,更是语文学习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十分明白地揭示了读对于写的促进作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语文老师的示范作用尤为明显。
      二,强化语文赏读功能。尤其是诗词散文类作品的教学,语文老师对文本的内容的解读,完全可以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诵读传导给学生。诵读有如春雷,激活唤醒蛰伏于文字间的情感与生命意识。语文老师在文本赏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语文感觉,对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有着独特的意义。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节奏及逻辑重音,对于理解文本内容具有直接的作用。喜则气满声高,悲则气沉声缓,爱则气缓声柔,憎则气足声硬,急则气短声促,冷则气少声淡,惧则气提声抖,怒则气粗声重,疑则气细声粘,静则气舒声平。同样,语调的抑扬、轻重、高低,节奏的快慢、长短、强弱、虚实等,无不感染学生的语文自觉,而激发其领悟语文的味道。诚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描述的那种‘急语’、私语’、‘莺语’,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生动氛围。
      三,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语文教学板书不可或缺。语文老师的板书直接影响学生书写能力的强弱。教师一手体面的粉笔字,横竖撇捺交错,行云流水飞扬,是深厚的语文修养的体现。一幅潇洒的粉笔字,就是一件美丽的书法艺术,就是一幅线条绘画作品,其线条,笔顺,简架,结构之美,有效激发学生的书写欲。美妙的板书,常常使学生舍不得擦黑板。于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强化了书写功能,抄书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经,古人通过抄读辑录,不仅解决了不易求懂的问题,而且深化了认识和理解,通过抄读精典,浸淫其中,磨炼了语感,据升了阅读理解力,也练就一手精美的书法,这方面的典范无需赘言。
      总之,赏读与板书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两个看家本领,是语文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丢弃不起。可惜正在被视听媒体的闪屏逐步取代,看家本领渐趋弱化,一节课很难听到教师的赏读,甚至看不到一个字的板书,辅助的视听媒体夺上正位,操控了语文教学的全部。不必揶谕谁都能走进语文老师的课堂,谁都会对语文教学点江山一番!因为谁都会使用视听设备,你的学科特色己经体现不出。怨谁?你隐藏了原本深邃的思考与质疑力,你仓储了特有的浪漫人文情怀,你随意丢弃了口手联动的看家本领!衷心希望语文同行们千万不要自废武功,心甘情愿地成为一个机器人!

                                                                        201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