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盼望着,盼望着,让人乐得想飞起来的暑假就在眼前了!我们有时间来学习、旅行、刷剧、看书了,也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人生了。很多人应该都想象过自己的一生,但究竟怎么活才最精彩、才不枉此生?我觉得,在回答之前,我们不妨看看下面5位大神的传记,那叫一个过瘾,看完之后,我们来做一个人生规划吧。
01《活着为了讲述》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活着为了讲述》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唯一传记,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而闻名世界,但是很少人能了解到他的人生经历。
这本书就可以带你看见他是如何从一位颓废的青年,一步步走向文学大师的全部过程。 一开始,马尔克斯像所有普通青年一样喜欢抽烟,喜欢混日子,生活一团糟。而当他开始正视人生,确定了自己的文学道路后,他就开启了疯狂的写作之路。 他研究拼写,研究阅读,并尝试把身边的故事和人,转换为写作素材和灵感—— 外祖父的战争故事、自己求学的奇遇、萍水相逢却难以忘记的朋友…… 这些最后也都变成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所以这本书记录的不仅仅是马尔克斯的成长经历, 我还看见了一位大师是如何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这句“要么写作,要么死去”。
02《蛤蟆的油》 [日本] 黑泽明
黑泽明是第一个被世界认可的亚洲导演,堪称“电影界的莎士比亚”。但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却不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而是一个朴质真实,有着各种缺点的黑泽明—— 小时候爱哭,不聪明,甚至还有点痴呆;长大后,写剧本是为了赚酒钱;还会嘲笑自己乳臭未干,会表达对恩师的感激与仰慕之情…… 书里的黑泽明褪去光环,以普通人的视角,把自己的全部样貌都放在这本书里,让自己反思,让世人审视。
说实话,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被这种彻底的坦率震惊到了,而在震惊之余,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敢于走向伟大,他也就敢于走向最真实的自己。
03《音乐即自由》 [日本] 坂本龙一
坂本龙一被称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是日本极具魅力的音乐情人,他的电影配乐让人迷醉,他的丰神俊朗愉悦感官,他的真诚率性打动世人,他被乐迷尊为“教授”。他的音乐作品曾横扫了奥斯卡、格莱美、金球奖等世界各大奖项,被世界熟知。
这本书就是这位国际音乐大师的唯一自传,在书里,他缓慢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幼年时期就显露出了作曲天赋;少年时对练琴又产生了厌倦;青年时打过工,也组过大红大紫的乐队;放弃过音乐去踢球,也重新爱上过音乐……
我觉得,其实他终其一生,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没有想过出名,但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赤子之心,反而让他赢得了世界。
04《贾想》 [中国] 贾樟柯
贾樟柯导演的电影,在当今如火如荼唯票房论的电影圈实属异类。他的电影更像是一种对社会变迁关注的表达和思考,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品,在他的这本电影手记中就可以得到一些解答。
这是贾樟柯初出茅庐后十余年生涯的总结和感想,收录了他关于创作的思考、演讲和对谈等,诚诚恳恳。他在书中坦言:“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所以他的电影《小武》有失业人员、《三峡好人》有搬迁工人、《山河故人》有离婚女人…… 而这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是他看到的想到的,以及他想向社会表达的。
看完这本书,我了解到电影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一种艺术,它还有可能是一个导演对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的理解和关心。
05《雕刻时光》 [俄罗斯]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和上本书一样,这本书记录的也是一位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但他有些不同,他的一生只导过9部电影,并且部部都成了经典。许多影评人曾试着诠释其浓烈的个人化视野,却始终难以企及。终于,在这本《雕刻时光》里,他记录了自己的思想、回忆,首度披露其重要作品的创作灵感、发展脉络、工作方法以及浓烈的自传内涵,并深入探究影像创作的种种问题。
他认为导演工作的本质就是雕刻时光,所以,在他的这本自传里,你可以看见,他对待电影就像一个专心致志的工匠,如何运镜、剪辑、配乐、选演员,甚至是如何宣传,都成了他一点一滴雕琢的方式。 而他对电影的虔诚与执着最后都融进了自己的生命里, 所以即使他从30岁开始拍电影,到54岁去世,短短的二十余年,也让他成为了无数电影人心中的神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