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旧版网站
 
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动态
应外系 “三化人才”系列之探寻吟诵之美,传承地方文化
来源:应用外语系   作者:陈蓓    日期:2018-05-02   浏览量:7367  

编者按:

我校一直以来探索基于文化自信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一体化发展之路,立足培养国际化的中国职业人,2013年形成了“三化五路三景”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如今国际化已经成为学校的亮丽名片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助推器。应用外语系因其专业特色,作为学校国际化战略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在学校“三化五路三景”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引领下,立足教学,创新德育,不断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一大批应外学子正向着“三化”人才的目标奋力前行。

注:“三化”是指具有国际视野的“本土化”基因与自信、具备“多元化”的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化”优势的技术技能。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础。地方文化则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的根。传承地方文化,是这座城市的年轻人所应肩负的责任。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学习、传承地方文化,真正将“文化自信”落到每个中职生身上,我校于去年11月成立了常州地方文化大师联盟工作室,将地方文化大师请进校园,结合专业发展、课程开发,利用学校研学旅游、国际办学优势,推广常州地方文化,发挥学校“文化大使”作用。其中,常州锡剧、旅游文化、常州吟诵三个项目落户应用外语系。

我系为了更好地将对地方文化的学习与传承落到实处,以学生为主体,成立了锡剧社、旅游文化社和吟诵社三个学生社团,配备校内指导老师,定期开展活动,积极联系并邀请大师来校开讲。吟诵社周军大师对常州吟诵十分热爱,他非常重视将常州吟诵介绍、传承给青年一代,他也是来我系授课交流最频繁的大师。虽然日常工作繁忙,但周二下午他总愿意尽可能地抽出时间来给应外吟诵社的同学们聊聊吟诵。

吟诵社内的同学,大多来自英语、日语专业,平时读英语、背日语,但对常州吟诵却也十分感兴趣,吟诵社的社长——来自商务英语专业的冯素杰同学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她不是常州人,学起常州吟诵来其实还颇为吃力,但对地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消除了这些障碍。作为应外系小记者,冯素杰曾在校园网幸福日记板块分享过她与吟诵邂逅的故事,她提到第一次与周军大师见面,因为不会说常州话,内心还有些忐忑,但周大师告诉同学们,“没有常州话基础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慢慢来。学习常州吟诵的根本是在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国独特的传统优秀文化,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根。作为每一个中国人,尤其像你们这些学生,都应该将这些即将“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周大师的一番话,让这些学外语的小姑娘树立了学习常州吟诵的信心。

冯素杰在幸福日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学校因地制宜,把吟诵、民乐等传统民间艺术纳入校本课程,这是当代教育学者的历史担当。央视推出《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让无数百姓走进传统文化的学术殿堂,这是当代媒体的历史担当。这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让其在新时代具有“新”的诠释,是给传统文化,也是给我们自己的最好的礼物。而我们青少年,能给自己怎样的传统文化“新”礼物呢?”我想,这群学外语的青年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心就是送给传统文化最好的礼物。

QQ图片20180425135944.jpg

QQ图片20180425135959.jpg

QQ图片2018050210565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