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9月9日下午,中国烙画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江苏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汪鹤鸣先生烙画捐赠仪式在云崧楼如境书院隆重举行。校党委杭国金书记、数字创意学院副院长张艳飞以及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共同出席捐赠仪式,此次捐赠仪式由张艳飞副院长主持。
烙画又称“火针刺绣”,是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后来,随着制作工艺和工具不断改革,烙制方式也逐渐变为“电烙”,将单一的烙针或烙铁换代为专用电烙笔,烙画创作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汪鹤鸣先生出生于宫梳名篦之家,1963年开始学习烙画,59年匠心妙手,传承创新,形成了常州烙画“古朴、厚重、典雅、细腻、鲜亮”的特点,为中国当代烙彩画开辟了全新的天地。2002年退休后,曾在常州、南京、深圳和无锡等地9次举办个人烙画作品大展,8次应邀参加上海世博会等国家大师工艺美术会展,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工美大奖,数十幅作品被著名美术馆和个人收藏,并著有《彩色烙画技法》。举办过10期美术教师烙画培训班,受训教师达300余人,推动了常州烙画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汪鹤鸣先生此次共捐赠作品20余件,涵盖山水、人物、花鸟等多元主题,校党委杭国金书记代表学校向汪鹤鸣先生颁发了捐赠荣誉证书,紧接着汪鹤鸣先生为数字创意学院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分享,深入诠释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烙画的艺术魅力与发展脉络,汪鹤鸣先生亲述传承故事,师生凝神聆听,深感非遗文化之博大精深。随后,张院长向汪鹤鸣先生赠送了学院和青海玉树结古镇合作开发的特色伴手礼---玛尼石精灵文创3D打印作品,并展示了学校二期工程建设的概况,特别是非遗场馆的规划,共同展望了非遗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的美好未来。
杭书记代表学校对汪鹤鸣先生的慷慨捐赠表达了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他在讲话中指出,汪先生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汲取灵感,将传统艺术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创作中,以“建”,“引”,“培”,“传”四字为核心,对常州烙画进行传承和创新。
此次捐赠仪式让我校师生能够领略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烙画的艺术魅力,对弘扬非遗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对厚植师生的文化自信、培育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怀,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地方文化大师进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工匠精神进校园、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全面体现,为提升学校如境文化内涵、讲好常州历史文化故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