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发展历史,德育工作有着优良传统。学校曾经常年多次邀请全国劳模到学校作报告,和学生座谈交流,鼓励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从2005年开展学习“劳模邓建军”活动,到从2017年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学校借“道德讲堂”阵地,建设“劳模工匠讲堂”平台,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使之滋润师生健康成长。
学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是让职业学校学生重树信心,树立职业理想,让大国工匠成为职业学校学生的青春偶像,让每个职校学生都有出彩机会。学校关工委努力传承校园优良人文传统,认真、扎实地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
一、在学习活动中,做到远学邓建军、宋彪,近学优秀校友。2014年学校筹建校史馆,在筹备中,发现学校70多年办学历史中,5万学生桃李芬芳,千余毕业生灼灼闪光。他们中有众多的就业明星,有不少的劳模工匠,有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有许多领导干部。例如1969届毕业生刘持平,是全国著名的“指纹专家”,其中利用指纹侦破一起疑难案件后,让英国军情六处、法国刑侦专家刮目相看中国刑事警察的侦查水平。例如1967届的王永康,在改革开放后较早创业,开办了“绿杨花店”,并被评为“中国盆景大师”、“国际盆景大师”。2012年2月12日中央电视台4套国际频道“流行无限”播放了他的专题采访,2013年中央台纪录频道记录片《园林》第八集《墙内的花园》结束部分,也记录了他的人生轨迹。学校认为,让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劳模工匠走进校园,现身说法,对树立学生职业理想、学习“劳模工匠精神”,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最有说服力。
二、工匠讲堂之一,徐军的烹饪大师之路。1991届毕业生徐军,从事烹饪工作已经29年,在常州市职业技能比赛中荣获“常州烹饪状元”,2014年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烹饪项目亚军,获得省市“五一劳动奖章”。 关工委参与“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2019年4月中旬,学校邀请1991届毕业生徐军来校为学生作报告。
徐军在烹饪技术上潜心钻研,不断创新“常州菜”,挖掘整理“常州稻草鸭”。“稻草鸭”菜肴源于大文豪苏东坡。苏东坡是“美食家”,不仅流传下“东坡肉”,在鸭子的烹饪上也有独到的做法。其所烹制的稻草鸭在宋代时期就流传于江浙地区,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
徐军在民间稻草鸭的基础上,传承古菜谱制法,使烹饪出的“稻草鸭”入口酥烂、香味浓郁、糯香弹口。2005年“稻草鸭”入选常州名菜,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栏目“美味中国”评为“最具营养价值奖”。一只“稻草鸭”,在复原制作的20多年中,为几家企业创造了近2000万营业收入。19944年粤菜风靡中国,也冲击了常州餐饮界。1997年徐军暗下决心到广州去学习粤菜技术。此时他已经在一个饭店做厨师长,有6000元的收入,到广州一家饭店做厨房小工,只有500元工资。但是徐军无悔而刻苦学习粤菜技术。回常州后,他把粤菜融合到淮扬菜中,创新出“沙锅煲仔翅”菜品。其后一个月销售额占到酒店当月营业额的三份之一。这就是徐军成长为中国烹饪大师之路中的小故事。
关工委参与“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2019年4月中旬,学校邀请徐军来校为学生作报告。
三、“工匠讲堂”之二,刘持平“全国指纹专家”成长之路。
2019年5月5日,学校又邀请1969届毕业生,全国“指纹专家”刘持平来校为学生作精彩的“中华指纹文化”讲座。刘持平在参与两千余起案件侦破、指挥千余起案件侦破过程中,潜心钻研指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4年4月,常州市公安局运用指纹系统自动检索,侦破一起5年前的盗窃积案,从此,中国的指纹自动识别技术从零开始,有了成功的第一例。1999年他又创造了运用指纹网上首次破案的记录,此项技术马上应用到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当他讲述另一例利用指纹技术和拓扑学原理,侦案2001年一起杀人案件时,讲到精彩之处,全场鸦雀无声,满座惊讶不已。讲座结束时,他把自己刚出版的《中华指纹史考》赠送给母校。
四、“工匠讲堂”之三,尤辉的成才成长之路。2000届毕业生尤辉,2015年先后评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道德模范”,现任十八届团中央委委员、兼职常委。
2005年,尤辉和5个小伙子组成“雷锋科技服务队”,免费为社区居民维修电脑,免费培训电脑知识,免费安装家庭网络;他的手机号码就是“服务热线”。服务队有“三不原则”,即“不收一分钱,不吃一顿饭,不拿送的礼物”。服务队回来发展为“雷锋科技服务站”,拥有大学生、社区党员志愿者近三千人,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上万次,志愿服务上万小时。
2013年,兰陵街道“党员志愿服务中心”成立,尤辉担任主任;2014年,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成立了以尤辉名字命名的特色团支部,实现了草根社会组织与学校社团的对接,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来自高校专业力量的公益服务。
2017年志愿服务中心又探索“互联网加志愿服务”新模式,创新常州市首歌移动互联网公益平台——“益起来”APP,开启了志愿服务“淘宝模式”,需求助的居民只要在APP上发表微心愿,按需索骥;而有一技之长的爱心人士只要注册App,即可上线接单,发挥所长。被服务者在享受服务之余,可为志愿者点赞或者评论。
“益起来”APP构建起数据共享后,渠道畅通,运行高效便捷,达到“处处有项目,实时可认领,天天有服务”的效果。2018年一季度线上招募专业志愿者100多人,共同参与社区公共设施维护与建设,承接了15个小区楼道灯与建设,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其实,尤辉的公益之路并不一帆风顺。2007年服务站名气越来越大,但是志愿服务经费严重不足,尤辉在两难选择中,毅然辞去某外资企业负责人的工作,开始自己创业,用创业的资金补贴服务站经费。在创业的路上尤辉曾经屡败屡战,但终于获得成功。现在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尤辉和同事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苏省劳模尤辉受邀,将于11月到学校为学生作报告。学生都盼望着一睹这个现任团中央兼职常委的青春风貌。 一场场劳模工匠事迹报告会是一场场春雨,滋润着学生职业理想的幼芽,鼓舞他们笃学精技的信心。去年9月份邀请1994届毕业生、现任《香港文学》主编的周洁茹来校作讲座,她讲述自己成长经历,学生无拘无束的现场提问,构成了“其乐融融”的场景,同样鼓励起学生职业理想的风帆。
五、参与校史馆讲解,鼓励学生修炼职业素养。学校校史馆筹建时,许多关工委的老同志积极参与,2017年5月校史馆落成后,一些关工委的老教师又热情参与讲解。他们中有的帮助写讲解稿,有的在校友参观时,对大家不了解的历史图片作详细介绍。在校史馆里,校友重温往日校园生活,寻找精神家园。而一批又一批的在校学生参观校史馆,他们了解了学校艰苦奋斗的创业史,目睹了优秀校友(包括徐军、刘持平、尤辉等人)的劳模工匠事迹,激发起岗位成才的信心。
六、参与编辑《校史馆的故事》等校本德育教材。关工委在协助学校筹建校史馆之后,还协助编写了《校史馆的故事》。故事精选了多位优秀毕业生岗位成才、艰苦创业、精益求精的感人故事和奋斗不息、创优争先的优秀品质。有的教师说这样的德育校本教材,象自己田里种的菜,清香新鲜,水灵灵的讨人喜爱。
七、“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成效显著。近几年,关工委积极参与学校“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
1、徐军、刘持平等优秀校友的讲座报告和他们与学生的交流座谈,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从他们在校园网和共青团校刊登载的文章,可以看出,讲座、报告在他们心灵激荡起涟漪,崇敬劳模,见贤思齐的意识不断增强,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素养的信心逐步提高。
2、潜心钻研专业技术的内生动力增强。2013年学校参加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金牌总数在常州地区排名第一,为此受到市政府表彰奖励。近几年参加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学校取得的成绩仍然排在第一方阵。
3、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上了新台阶。传承劳模工匠精神,不仅在学生中蔚然成风,也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注进了活力。近几年,学校建立了多个“名师工作室”,教师代表参加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绩。
4、学校德育工作内涵拓宽。“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新颖性。近几年,不断有学生被评为“全国最美中职生”、“全省最美中职生”,广大学生见贤思齐,努力奋进,为自食其力而学,为出类拔萃而学,为行业和民族而学,为美和艺术而学,学校呈现出一片“如境”的朝气蓬勃景象。